Search

大家好,我是國際三條線的編輯Oscar。

今天最大條的新聞,應該就是第一條線: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大家好,我是國際三條線的編輯Oscar。

今天最大條的新聞,應該就是第一條線:以色列和阿聯建立外交關係。

關於這條,我們推薦友站「敏迪選讀」和「說說伊朗」都有各自解讀。大家可以去看看他們的分析和「回應」彼此的觀點。

敏迪選讀的連結在這裡,是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D1bfPXn5mZ/?igshid=14q0pwoylon9v

說說伊朗臉書連結於此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lugins/post.php?href=https%3A%2F%2Fwww.facebook.com%2Ftalkaboutpersia%2Fposts%2F1357249484613506&

最後,我想請問一下大家,你們覺得除了「共同敵人伊朗」外,這件事情還有什麼特殊的要點可以提出來?

BTW 我下週一到週三放假,三條線會暫停。

祝大家週末愉快

🔎以下是今天的國際三條線

▪️國際:川普居間斡旋 以色列阿聯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

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firstnews/202008130389.aspx

👉劃重點:在美國總統川普居間斡旋下,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今天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,將導致雙方全面外交關係正常化。

白宮高層官員表示,依照此和平協議,以色列同意中止在它打算兼併的約旦河西岸占領區適用主權。這項和平協議是以色列、阿聯以及美國之間冗長談判的產物,談判於最近加速展開。

這項協議今天在川普、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(Benjamin Netanyahu)以及阿布達比邦王儲穆罕默德(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)於電話會談中敲定。

川普在推特發文表示:「今日巨大突破!我們的兩個很棒友邦,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,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。」

▪️國際:「我們要撐下去」:風暴中的《蘋果日報》

https://cn.nytimes.com/china/20200813/hong-kong-apple-daily-jimmy-lai/zh-hant/

👉劃重點:《蘋果日報》是一份目標明確的小報,以博人眼球的名流八卦和對政府瀆職單刀直入的調查報導而聞名。比報導內容更為人所知的,是它毫不掩飾地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立場——印刷可用作示威招貼的插頁,刊登批評香港領導人、警方和中國共產黨的報導。

▪️國際:中國糧食安全有什麼風險 習近平高調反浪費的三大背景

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chinese-news-53763165

👉劃重點: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就糧食安全提出的警告,使「糧荒」再次成為新聞報道的熱點和網絡搜索的熱詞。

習近平說,儘管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,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,稱中國的餐飲浪費現象「觸目驚心」。官方新華社評論稱,餐飲浪費現象,不只是個人消費習慣問題,更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問題,「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揮霍」。

習近平對中國消費端的影響力無疑很大:2013年,剛剛接管中共黨、政、軍大權的習近平曾發起「反腐倡廉」運動,整頓官員的公款吃喝現象。這一運動雖被外界批評是借反腐名義肅清政敵,但在中國國內很多公款消費的場所也從此失去了老主顧。

▪️國際:中美關係:美國認定孔子學院為外國使團 與中國官媒同等待遇

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world-53773180

👉劃重點:美國國務院宣佈,要求孔子學院註冊為外交使團。這標誌著美中關係又出現一道新裂縫。
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迪威(David R. Stilwell)在電話簡報會上表示,在美國的孔子學院需要登記人員、租賃或擁有的物業資料,若購買新的房產將需要美國政府的許可。

「我們不是要求它們全部關閉,」 史迪威說,「我們是要求他們告訴我們,他們在這裏做些什麼。」
孔子學院還被要求定時向美國政府遞交含財務、人員、運營信息的報告。

📢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#TODAY看世界。

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@LINE TODAY 👇
https://lin.ee/19eXmdD

週一至週日 #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,如果錯過了,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。

📢別忘了《#范琪斐ㄉ寰宇漫遊》每週四晚間九點在 #寰宇新聞台 播出,沒跟上的也沒關係,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🔔#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🔔https://reurl.cc/ZvKM3 十點準時上傳完整版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,一個生活在紐約二十多年的臺灣媒體人,長期觀察臺美兩地文化差異。Podcast節目《說故事的人》各大平台皆可收聽。
View all posts